Google经典面试题-扔鸡蛋
这是一道Google公司的经典面试题,有多经典呢?经典到Google公司已经不用它做面试了!
问题
假设有一栋大楼有100层,其中有1层比如F层,你从这一层或者比它低的层往下扔鸡蛋,鸡蛋不会碎,但是从比F层高的楼层开始扔,鸡蛋一定会碎。也就是说F层是个临界点,你的任务就是找到F层,同时给你2个鸡蛋,你能最少实验多少次(或者说扔多少次鸡蛋)能找到这个F层。
解答
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二分查找问题,假如给你无数个鸡蛋,确实可以采用二分查找的方式,比如先从50层开始扔,如果碎了说明F层在50层之下,然后再从25层继续。。。如果没碎,说明在50层以上,下一个从75层开始扔。根据$ \log_2 100 \approx 6.64 $,说明只要7次一定能找到这个F。
但是现在只有2个鸡蛋,假如第一个鸡蛋在50层就碎了,那么你只能知道F在1到50之间,但是只剩下一个鸡蛋了,你只能从1楼开始一层一层往上试,因为你不能让蛋碎掉,一旦碎了就无法后续测试了。假如F正好是49,也就是说你一直试到49都没有碎,那么你总共扔了50次蛋才得到结果。
有没有办法可以实验最少次,一定能找到结果。答案是有的,比如这题的答案就是14,它采取的策略是:
- 第1个蛋分别从楼层14、27、39、50、60、69、77、84、90、95、99、100开始试,假如在14层碎了,第2个蛋就实验1-13层,最坏情况13+1=14次;假如14层没碎,在27层碎了,第2个蛋就实验15-26层,最坏情况是12+2=14次;假如27层没碎,在39层碎了,第2个蛋就实验28-38层,最坏情况是11+3=14次;以此类推,无论哪种情况最多14次一定能找到F。
- 可以看到第1个鸡蛋从14层开始实验,后面的楼层每次增加都少1,这样一来鸡蛋1每多实验一次,就让鸡蛋2少实验一次,也就是说让鸡蛋1实验次数和鸡蛋2的实验次数之和保持在一个平均值,这样无论哪种情况都维持这个值。
- 这个结果怎么计算来的,假设n表示这个平均值,那么n满足条件$ n+(n-1)+(n-2)+…+1 \geq 100 $,得到$ n \geq 13.65 $,所以n=14。
详细介绍可参考李永乐老师的视频:双蛋问题。
但是这个策略只适用于2个鸡蛋测试的问题,如果有4个或者20个鸡蛋,那最少试多少次可以完成呢?这个时候就该依赖计算机了。
程序
计算机的核心思路就是“暴力”,通过实验每种情况,那么最优的方式自然一目了然。程序不过是在“暴力”的基础上,优化算法,以空间换时间来提高效率求得结果。
用K表示鸡蛋数,N表示楼层数。
方法一:递归
将最终问题转换成小规模问题,函数superEggDrop
接收鸡蛋数K和楼层数N,返回最小实验次数。我们并不知道从哪一层开始扔会导致实验次数最少的结果,所以函数枚举1到N层,一层层开始试,返回最小的那个结果。
当从一个楼层i往下扔鸡蛋的时候,只有2种结果,要么鸡蛋碎了,要么没碎。如果碎了,说明F在i以下,同时鸡蛋减少一个,要检测的楼层数变为i-1;如果没碎,说明F在i以上,并且鸡蛋数目没变,楼层数变成了N-i。
这样一来,大问题被拆分成了2个小问题,同时2个小问题变成了同样的问题。
注意要取这2个小问题的答案中大的那个,这样才能保证2个小问题都能实验完成,同时还要加上1,表示本轮实验的1次计数。
K和N的值在每次递归中逐步缩小,递归函数要判断临界情况,当鸡蛋K=1时,只能一层一层试,所以返回值就是楼层数N;当楼层数N=0时,无需测量,直接返回0。
递归过程中存在很多重复的计算,我们用字典将(K,N)和对应的结果缓存起来。
假设楼层最高是10000层,那么最坏1个蛋的情况要试10000次,所以这里采用10000最为边界值。
1 |
|
时间复杂度,递归函数单次执行是$ O(N) $(单个问题的复杂度:从1到N层楼开始枚举,寻找从哪一层开始扔第1个鸡蛋需要的次数最少),需执行N*K次(问题的个数:相当于算了N层楼K个蛋的所有情况),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 $ O(KN^2) $。
方法二:动态规划
递归采用的是自顶向下的思路,通过“备忘录”的方式缓存了重复计算的结果。而动态规划则采用的是自底向上的思路,从最基本的情况开始推导,直到求得结果。
以N=8,K=5为例:
状态初始化
- 当N=0时,表示没有楼层,无需测试,无论有多少个蛋,测试数量都是0;
- 当K=0时,表示没有鸡蛋,是无法完成测试的,这里设置为了NaN表示无意义,实际上这里的NaN根本不会参与到后续计算,所以无论你初始化成什么都不影响结果;
- 当N=1时,表示只有一层,无论多少个鸡蛋,测试一次便可知道结果,碎了F=0,没碎F=1,所以这里全填充为1;
- 当K=1时,表示只有一个鸡蛋,所以只能一层层测试,测试次数等于楼层数。
构造如下dp表格,dp[i][k]
表示i层楼,k个蛋时,最少需要的测试测试,而我们要求的结果就是dp[8][5]
。
状态转移
和递归的思路一样,当从第j层扔鸡蛋时,要么鸡蛋碎了,楼层变为j-1,鸡蛋数变为k-1;要么鸡蛋没碎,楼层变为N-j,鸡蛋数不变还是k。但我们并不知道从哪一层开始扔会导致结果最小,所以枚举j一层层去试,状态转移表达式为:
1 |
|
i表示当前要求的楼层,k表示当前鸡蛋数。
在表格中的表现形式为图中的金色表示当前要求的dp[5][3]
,它的值和表格中有背景颜色单元格的值有关,颜色相同的一对取二者中的较大值,例如红色的这对dp[0][2]
和dp[4][3]
,将较大值加上1,对这5对采取同样的计算,从5个计算结果中取最小的那个,填入dp[5][3]
,所以这里应该填3。
以此类推,最终填满整个表格,而最后一个单元格就是问题的答案。
1 |
|
通过代码显而易见,该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仍然是$ O(KN^2) $。
方法三:还是动态规划,但是逆向思维
逆向思维:假如给你K个蛋,你可以测试m次,最多能从多少层楼中找到F?
题目给你的是K个鸡蛋数,N层楼,求最少的m实验次数;现在反过来,有K个鸡蛋,实验m次,最多能从多少层楼中测验出F。
还是用动态规划的思想,但这次状态表示为dp[m][k]=N
,即k个蛋,实验m次,一定能在N层中找到F。
状态转移
dp[m][k]=dp[m-1][k-1]+dp[m-1][k]+1
当你从某一层楼扔下一个鸡蛋开始测试的时候,用去1次机会,机会数剩下m-1次,如果鸡蛋碎了,你可以用m-1次和k-1个蛋测试这层楼底下的楼层数;如果没碎,你就可以用m-1次和k个蛋测试这层楼往上的楼层数,再加上这层楼本身算1层,所以你可以从dp[m-1][k-1]+dp[m-1][k]+1
这么高的楼层中找到F。
状态初始化
- 当K=0或者m=0时,即没有鸡蛋或者不扔鸡蛋,都是无法从任何楼层中测出结果的,所以填充0;
- m=1,只扔1次鸡蛋,无论你有多少个鸡蛋,都只能在一层楼中测出答案,所以全是1;
- K=1,只有1个鸡蛋,最坏结果就是每次扔都不碎,那么就是可以扔多少次,就能在测验多高的楼层。比如m=8,你从第1层开始扔,扔了8次扔到第8层还没碎,如果楼层就是8,那么F=8,但如果有9层,你就不知道F到底是8还是9了,所以扔8次你最多能从8层楼测出F。
可以对照正向动态规划的初始化表格一起查看,2者实际上是能对应起来的。
这里的原则是不断填充dp表格,当某一个格子大于等于N时,这时的m就是最小实验次数。
dp的行数量仍然可以用N来初始化,m的次数是不会超过N的,因为即便每层都试,最多N次也测试完了。
1 |
|
和前面的正向思维不同,这里并没有关注从哪一层开始扔可以得到最小值,减少了对N的枚举,所以时间复杂度降到了$ O(KN) $。
优化
通过状态转移表达式可以看到,要求的dp[m][k]
只和dp[m-1][k-1]
与dp[m-1][k]
2个值有关,也就是说要求的值(图中金色)只和上一行的2个值(图中黄色)相关,所以dp完全可以简化成1维数组,如图所示:
注意这里简化成1维数组需要按列反向求值(从最后一个单元格填充到第一个单元格),如果正向求值,新值会覆盖旧值,从而会影响后面的计算结果。
同时每一行最末尾的那一格就是当前m行可以到达的最大值,只要这个值能够大于等于N,说明N一定在这一行的区间,所以这一行的m就是要求的结果,空间复杂度可以优化成$ O(K) $。
1 |
|
问题很复杂,代码很简单,编程的困难之处就在于此,难在思路而非代码。
参考:
https://leetcode-cn.com/problems/super-egg-drop/solution/dong-tai-gui-hua-zhi-jie-shi-guan-fang-ti-jie-fang
https://labuladong.gitbook.io/algo/dong-tai-gui-hua-xi-lie/gao-lou-reng-ji-dan-jin-jie